摘 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施工项目也与日俱增。提高施工项目质量、提升企业全员质量意识不仅是提升企业美誉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施工现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正确地认识这些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是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的每一个机构及人员都 应当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主动投身于质量管理当中。 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 程,要保证施工项目高质量地完成,就必须把质量形成全过程 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人员控制起来。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 单纯的提高企业的利润,更是提高企业本身的生命力。为了更 好地提升施工项目的质量,还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完 备的目标责任体系,使每一员都提高责任意识,每一个流程、每 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标准并配有专人管理。
一、企业全体人员质量意识淡薄的表现
1.施工人员图进度轻质量。
正确的观念才会引导正确的行为。然而,施工过程中忽视质量问题,为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些工作人员包括一线工人、现场管理者、工程设计人员等。施工作业单位不重视这些问题,质量意识薄弱,片面地追求进度,单纯的为完成工作量而工作;现场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图进度而不管质量;工程设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等各种问题都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现场质量水平[1]。只有具有真才学识、具有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的施工人员才可以保证施工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2.采购人员所采购的原材料以及所需设备存在质量隐患。
原材料、半成品以及设备是施工的物质条件,这些物品的 质量对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正所谓“巧妇 难为无米之炊”,管理水平再高,离开了高质量的原材料及设备 的支撑,也毫无用武之地。加强原材料采购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为提升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实践中, 采购人员对原材料及设备的质量管控工作不到位,施工设备是 帮助施工工程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设备对于工期、 施工工艺以及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队伍对于设备的选择总是漫不经心,不认真考虑设备的参 数、性能,没有充分发挥到这些设备应有的效能,也为施工项 目埋下了质量隐患。
3.管理人员未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是强化全员质量 意识、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然而,大部分的企 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或形同虚设,管理人员没 有做好应尽的职责。质量管理机构的缺失使得施工人员不正确 的操作方法得不到纠正,正确高效的施工工艺得不到宣传及表 扬。此外,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虽设立了必要的质量管理机构,却 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是无明确责任人,人力资 源薄弱等等。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施工项目越多越多, 需要使用的设备以及施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增长,这也 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 来看,企业相关的施工管理体系却未随之更新。
二、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提升作业队伍能力以及素质。
施工人员是整个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他们的工作态度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质量的高低。故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 提升作业队伍的能力势在必行。在培训中,要着重讲解各道工 序的操作流程以及标准,开设考核制度,只有合格员工才可以 上岗。这样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真真切切地掌握必要的施工技术, 并且将施工标准铭记于心,为施工现场的高质量保驾护航。除 此之外,提升作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使工 作人员切切实实地掌握必要的施工质量保障要素,强化技术革 新、组织建设、工序标准等关键要素的认识。各类施工工程一 般施工期限长,很容易使得工作人员从刚开始的斗志满满变得 缺乏干劲。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鼓励员工,使其充分意识到 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使其有信心有干劲地去工作。
2.做好事前控制。
简而言之,事前控制就是未雨绸缪,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 将所有可想到的问题列出来,并做好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原材料、半成品以及设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将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分配到每一个采购人员身上。对于原材料,不可贪图便宜而选择没有获得许可经营的公司提供的产品,这不利于本次施工的圆满完成,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从长远看,并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对于设备,应当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的型号、主要参数等方面选择契合本次施工要求的设备。此外还应当加强员工对于设备的爱惜意识,在验收工具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各个事前控制,即在施工进行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机械设备的选择与调试、原材料的遴选、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完 善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其前提,这与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 的利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各项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 个就是优化监控方法,提升质量检测水平。传统监控方式常常 依赖于富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估计,具有很大的 主观性,这不符合科学的监控体系。事实上,数据很少说假话, 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工程管理曲线和工程进度网络图, 将每周、每月、每季的工程进度用数据表示,然后对比总设计图纸,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产生的分部、分项、原因以及单位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样依赖于数据的监控方法,能够有效的规避人为的主观性,将细微的问题反映到数据上,能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且能够做到及时的处理。
三、结语
高质量的施工项目不仅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也是整个 国家经济水平的象征。施工现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依赖参与到 该项目的每个人员。因此,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几项措施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有效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水平。